黄精又称太阳草、老虎姜或鸡头参,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以根茎入药,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补气养阴、润肺健脾、降三高、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同时,黄精也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野生黄精资源乱采滥挖,导致野生资源骤减。因此,湘西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展开对黄精组织培养研究,已探索出从组织培养到幼苗移栽的整套技术。本研究以4个类型的黄精组培苗统计移栽成活率,并进行6种栽培基质的筛选试验,以期为黄精规模化生产节约成本、提高成活率及质量提供技术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湖南湘西大龙洞采挖的野生块茎经湘西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培养获得的组培苗。该苗是通过块茎芽诱导→增殖分化→壮苗生根的方法,生根的同时,块茎随之发育增大,待60 d后块茎发育完全,即作为生产苗移栽。
1.2 试验设计
1.2.1 组培苗类型试验。根据组培苗块茎、根、叶是否具备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有块茎有根无叶(Ⅰ)、有块茎有根有叶(Ⅱ)、有块茎无根无叶(Ⅲ)、有块茎无根有叶(Ⅳ)。不同类型的黄精组培苗各100株,分别移栽到4个试验样地。分春季和秋季2次移栽后统计成活率。
1.2.2 基质筛选试验。根据基质不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菌渣、菌渣∶珍珠岩=2∶1、菌渣∶珍珠岩∶河沙=2∶1∶1、菜园土、泥炭土、蔬菜育苗营养土。
1.3 试验过程
1.3.1 炼苗。组培苗由培养室转移至炼苗室在自然环境下放置 7~10 d,然后打开瓶盖继续放置 3~5 d。
1.3.2 幼苗清洗。将经过炼苗处理的组培苗用镊子取出,用清水将其基部的琼脂冲洗干净。
1.3.3 幼苗移栽。挖深1.5~2.0 cm的穴,大小以能放下块茎为宜,深度以黄精组培苗的根能舒展开来即可。覆土厚度以刚好盖住块茎为宜,不需按压。移栽后及时喷洒定植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组培苗对黄精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不论是春季移栽还是秋季移栽,黄精组培苗都要到翌年春季萌芽,且无生根的块茎组培苗不能成活。由此表明,黄精组培苗能否成活在于组培苗是否具有生根的块茎(表1)。
表1 不同类型组培苗对黄精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2.2 移栽基质对黄精组培苗的影响
平均单株产量为菌渣∶珍珠岩(2∶1)>菌渣∶珍珠岩∶河沙(2∶1∶1)>菜园土>菌渣>泥炭土>蔬菜育苗营养土,其中菌渣∶珍珠岩(2∶1)和菌渣∶珍珠岩∶河沙(2∶1∶1)的平均单株产量相差不大,但是菌渣∶珍珠岩(2∶1)的配比相对较为简单,基质中没有添加河沙,透气性更好,应为优选择。由此表明,黄精育苗栽培宜选用菌渣∶珍珠岩=2∶1的配比(表2)。
表2 不同栽培基质对黄精组培块茎生长发育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黄精组培苗有无茎叶对移栽成活率影响并不明显,有无生根是黄精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关键,无根组培苗完全不能成活。
通过不同播期试验发现,组培的黄精生根块茎通常在当年的10—11月移栽,第2年的3—4月出苗,直接在当年的春季移栽则不出苗,主要原因是黄精块茎存在严重的休眠现象。为打破黄精块茎的休眠现象,缩短黄精的生长周期,设计了一组黄精的破眠催芽试验,分别是低温处理试验,赤霉素浸泡试验和26℃沙藏催芽试验。结果表明,黄精生根组培苗经过低温处理和赤霉素浸泡试验后,发芽率明显提高,而经过低温处理、未经赤霉素浸泡的黄精发芽率相对较低。
黄精喜温暖湿润气候,怕积水,移栽基质中水分过多会导致块茎腐烂而死亡。基质的透气性和保湿性是组培苗生长的关键。栽培基质为菌渣∶珍珠岩=2∶1,相对于其他处理而言,其特点是土质疏松、透气、保湿,结果也是其产量高,因而选择既透气又保水的移栽基质有利于黄精组培苗的生长。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http://www.zupei17.com/news/detail/id/4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个:组培工厂的设计原则及要求